国家开放大学《临床药理学》期末考试机考题库

说明:此篇文章为上届期末机考题库仅供参考,国家开放大学期末机考出题方式为随机组题,一人一卷,如需精准满分题库资源,请联系网站客服。不过包退。

一、单选题

  1. 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适用于(药物的 Ⅰ 期至 Ⅳ 期临床试验,包括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
    A. 体外细胞试验
    B. 动物药理学实验
    C. 细胞毒性实验
    D. 动物毒理实验
    E. 药物的 Ⅰ 期至 Ⅳ 期临床试验,包括人体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试验
  2. 采用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对新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的试验是(Ⅱ 期临床试验)。
    A. Ⅰ 期临床试验
    B. Ⅱ 期临床试验
    C. Ⅲ 期临床试验
    D. Ⅳ 期临床试验
    E. 临床验证
  3. I 期临床试验的样本量要求通常为(20 – 30 例)。
    A. 20 – 30 例
    B. ≥100 例
    C. ≥300 例
    D. ≥2000 例
    E. 18 – 24 例
  4. 妊娠期可选用的药物为(头孢曲松)。
    A. 左氧氟沙星
    B. 氯霉素
    C. 庆大霉素
    D. 头孢曲松
    E. 四环素
  5. 短暂接触抗菌药物后,抗菌药物已被人体清除,但细菌生长仍然受到持续抑制。这种效应称为(抗菌药物后效应)。
    A. 最低抑菌浓度
    B. 联合用药效应
    C. 抗菌药物后效应
    D. 首次接触效应
    E. 首关效应
  6. 根据抗菌药物的化学结构,阿奇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
    A. β – 内酰胺类
    B. 氨基糖苷类
    C. 喹诺酮类
    D. 大环内酯类
    E. 四环素类
  7. 慢性肾功能不全 3 级,GFR [ml/(min・1.73m³)] 的范围是(30 – 59)。
    A. ≥90
    B. 60 – 89
    C. 30 – 59
    D. 15 – 29
    E. <15 或透析
  8. 肾功能不全对药物排泄的影响,不正确的是(尿液 pH 值升高,弱酸性药物离子化减少,重吸收增加)。
    A. 肾功能不全将导致药物蓄积
    B. 主要经肾消除药物的半衰期延长
    C. 尿液 pH 值升高,弱酸性药物离子化减少,重吸收增加
    D. 弱酸性药物排泄减少
    E. 不同药物排泄的受累程度有差异
  9. 不属于依赖性药物的是(氢氯噻嗪)。
    A. 吗啡
    B. 甲基苯丙胺
    C. 氯胺酮
    D. 氢氯噻嗪
    E. 乙醇
  10. 阿片类药物生物依赖性的典型表现不包括(精神活动和思维能力增强)。
    A. 恶心、呕吐
    B. 心率加快
    C. 精神活动和思维能力增强
    D. 焦虑、易激、震颤
    E. 腹部绞痛和腹泻
  11. 与甲苯磺丁脲合用能够引起低血糖反应的是(氯霉素)。
    A. 苯巴比妥
    B. 氯霉素
    C. 利福平
    D. 甲丙氨酯
    E. 肾上腺素
  12. 磺胺类药物与甲氧苄啶合用时能使抗菌效果明显增强,其协同增效的机制为(作用于细菌内部叶酸代谢的不同环节,发挥协同抗菌作用)。
    A. 甲氧苄啶促进磺胺类药物自胃肠吸收
    B. 作用于细菌内部叶酸代谢的不同环节,发挥协同抗菌作用
    C. 甲氧苄啶抑制肝药酶活性,减少磺胺类药物代谢
    D. 甲氧苄啶与磺胺类药物竞争肾小管上的转运体
    E. 甲氧苄啶竞争性结合血浆蛋白,升高游离磺胺类药物浓度
  13. 硫酸鱼精蛋白对肝素的拮抗作用属于(化学拮抗作用)。
    A. 化学拮抗作用
    B. 生理性拮抗作用
    C. 竞争性拮抗作用
    D. 非竞争性拮抗作用
    E. 器官功能性拮抗作用
  14. 以下关于时辰药动学,说法不正确的是(机体昼夜节律对药物体内分布有明显影响)。
    A. 机体的许多功能都有节律性
    B. 机体昼夜节律对药物体内分布有明显影响
    C. 肝血流量的昼夜变化影响药物生物转化的快慢
    D. 白天尿液 pH 值高时,弱酸性药物排泄率低
    E. 某些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会随给药时间变化
  15.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意外的容易发生在(清晨)。
    A. 午夜
    B. 清晨
    C. 中午
    D. 午后
    E. 傍晚
  16. 雌激素可用于治疗的疾病是(前列腺癌)。
    A. 乳腺癌
    B. 子宫内膜癌
    C. 前列腺癌
    D. 宫颈癌
    E. 阴道癌
  17. 大多数抗癌药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是(骨髓抑制)。
    A. 肝脏损害
    B. 脱发
    C. 心肌损害
    D. 骨髓抑制
    E. 过敏反应
  18. 以下关于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不正确的是(细胞色素 P450 活性降低,药物在血中的半衰期减少)。
    A. 药物与白蛋白的结合率降低
    B. 胆汁分泌减少,脂类吸收障碍
    C. 维生素 A、K、D 的吸收、储存及转化异常
    D. 由胆道排泄的药物或毒物在体内蓄积
    E. 细胞色素 P450 活性降低,药物在血中的半衰期减少
  19. 肝功不全对药效学的影响,正确的是(肝病患者对吗啡类镇痛药极为敏感)。
    A. 机体对所有药物的敏感性均降低
    B. 机体对所有药物的敏感性均增高
    C. 肝病患者对吗啡类镇痛药极为敏感
    D. 机体对香豆素类口服抗凝血药的敏感性降低
    E. 肝硬化患者对袢利尿药的反应性没有变化
  20. 多因药物的组织选择性低,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反应被称作(副反应)。
    A. 毒性反应
    B. 后遗效应
    C. 副反应
    D. 变态反应
    E. 特异质反应
  21. 药源性疾病的治疗,不正确的是(注意观察,无需治疗)。
    A. 停用致病药物
    B. 排出致病药物
    C. 应用药理学拮抗药对抗致病药物
    D. 调整治疗方案
    E. 注意观察,无需治疗
  22. 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A. 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B. 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C. 药物被代谢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D. 药物排出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 药物毒性减弱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23. 延长给药间隔(峰浓度降低,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大)。
    A. 峰浓度降低,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小
    B. 峰浓度降低,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大
    C. 峰浓度不变,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小
    D. 峰浓度不变,血药浓度波动范围变大
    E. 对血药浓度没有影响
  24. 药物首次通过肠壁或肝时,被酶代谢,导致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的现象是(首关效应)。
    A. 肝肠循环
    B. 首关效应
    C. 相互作用
    D. 生物转化
    E. 耐药性
  25. 关于孕妇合理用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整个妊娠期均不能用药)。
    A. 整个妊娠期均不能用药
    B. 尽量避免同时使用几种药物
    C. 非急性疾病,最好暂时别用药
    D. 孕妇患有结核、贫血、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时,应及时合理地治疗
    E. 用药前要明确孕周,严格掌握剂量
  26. 下列关于胎儿体内药动学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胎儿的血脑屏障发育成熟,药物不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A. 胎盘转运是胎儿吸收药物的主要方式
    B. 胎儿的血脑屏障发育成熟,药物不容易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C. 胎儿的肝脏和脑中药物浓度较高
    D. 胎儿对某些药物的代谢能力不足
    E. 胎儿体内药物排泄主要通过胎盘向母体转运
  27. 下列关于儿童合理用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尽量选择半衰期短的药物)。
    A. 危重症患儿以及新生儿多应用静脉给药
    B. 轻中度疾病以及年长儿童尽可能采用口服给药
    C. 在有儿童剂型的情况下不要使用成人剂型
    D. 年长儿童肌肉血管较丰富,药物肌内注射吸收好
    E. 尽量选择半衰期短的药物
  28. 婴幼儿给药途径的特点是(口服给药以糖浆剂为宜)。
    A. 口服混悬剂在使用前不用充分混匀
    B. 注射给药时常用肌内注射
    C. 口服给药以糖浆剂为宜
    D. 口服给药以片剂为宜
    E. 维生素 AD 滴剂可以给熟睡、哭吵的婴儿喂服
  29. 以下有关老年人应用 β 受体阻断药普萘洛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首关效应增加)。
    A. 首关效应增加
    B. 稳态血药浓度增加
    C. 清除率下降
    D. 半衰期延长
    E. 可结合的 β 受体数量减少或亲和力降低
  30. 与老年人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的改变无直接关系的是(胃排空变慢)。
    A. 总体液与体重的比例会减少 15% – 20%
    B. 细胞外液与体重的比例会减少 35% – 40%
    C. 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改变
    D. 体内脂肪比例增加
    E. 胃排空变慢
  31. 能抑制反转录酶的是(拉米夫定)。
    A. 拉米夫定
    B. 金刚烷胺
    C. 阿昔洛韦
    D. 泼尼松龙
    E. 奥司他韦
  32. M2 离子通道蛋白抑制药是(金刚乙胺)。
    A. 碘苷
    B. 齐多夫定
    C. 利巴韦林
    D. 金刚乙胺
    E. 阿昔洛韦
  33. 在量反应中,药物的 ED50 指的是(产生 50% 最大效应的剂量)。
    A. 导致 50% 群体死亡的剂量
    B. 产生 50% 最大效应的剂量
    C. 中毒剂量
    D. 产生最大效应的剂量
    E. 产生最小效应的剂量响
  34. 药物最主要的作用靶点是(受体)。
    A. 载体
    B. 离子通道
    C. 受体
    D. 酶
    E. 细胞膜
  35. 关于受体拮抗药的叙述,正确的是(对受体有亲和力,但不具有内在活性)。
    A. 对受体有亲和力,但不具有内在活性
    B. 具有较弱的亲和力,内在活性较强
    C.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较强的内在活性
    D. 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较低
    E. 具有较弱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36. 关于遗传药理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
    A. 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
    B. 研究药物代谢酶、药物转运体、药物受体等分子多态性与药物反应性及合理用药的关系
    C. 阐明药物反应个体差异产生的遗传机制
    D. 依据个体的基因多态性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E. 阐明各种基因突变与药物效应及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
  37. 参与美托洛尔代谢的酶是(CYP2D6)。
    A. CYP450
    B. CYP2C19
    C. CYP1A2
    D. CYP2C9
    E. CYP2D6
  38. 药物治疗窗是指药物浓度(最小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
    A. 低于最小有效浓度
    B. 高于最小有效浓度
    C. 低于最小中毒浓度
    D. 高于最小中毒浓度
    E. 最小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
  39. 治疗药物监测检测最常见的样本类型是(血清或血浆原药药物浓度)。
    A. 血清或血浆原药药物浓度
    B. 全血药物浓度
    C. 游离型药物浓度
    D. 活性代谢物
    E. 具有高活性的对映体药物浓度
  40. 临床常须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不包括(青霉素)。
    A. 地高辛
    B. 庆大霉素
    C. 氨茶碱
    D. 青霉素
    E. 丙戊酸钠

二、多选题

  1. 遗传药理学主要研究的对药物有影响的基因多态性包括(细胞色素 P450 的基因多态性、非细胞色素 P450 I 相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非细胞色素 P450 II 相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药物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药物受体的基因多态性)。
    A. 细胞色素 P450 的基因多态性
    B. 非细胞色素 P450 I 相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C. 非细胞色素 P450 II 相药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
    D. 药物转运体的基因多态性
    E. 药物受体的基因多态性
  2. 改变药物动力学过程的相互作用包括(影响吸收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影响分布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影响代谢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影响排泄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A. 影响吸收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B. 影响分布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C. 影响代谢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D. 影响排泄过程的药物相互作用
    E. 改变药物理化性质的药物相互作用
  3. 排泄过程中药物相互作用包括(尿液 pH 的改变与药物相互作用、肾小管分泌与药物相互作用)。
    A. 胃排空改变引起的吸收改变
    B. 尿液 pH 的改变与药物相互作用
    C. 肾小管分泌与药物相互作用
    D. 结合受体时的药物相互作用
    E. 胃肠道 pH 改变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
  4. 影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机体因素是(种族、性别、年龄、个体差异、患者病理状态)。
    A. 种族
    B. 性别
    C. 年龄
    D. 个体差异
    E. 患者病理状态
  5. 关于老年人用药的陈述,正确的是(非必须用药时,不用药、用药方案要精简、优先用熟悉的药物、不宜长期使用抗菌药)。
    A. 非必须用药时,不用药
    B. 用药方案要精简
    C. 优先用熟悉的药物
    D. 不宜长期使用抗菌药
    E. 大量使用偏方、秘方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