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1-20
1.
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成( )。
正比
反比
不成比例
无法判断
货币需求与商品价格总额成( )。
正比
反比
不成比例
无法判断
凯恩斯认为,货币总需求等于下列哪些货币需求之和。( )
交易需求
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的需求
预防需求
投机需求
古典学派的货币需求理论有两个著名的方程式( )。
费雪交易方程式
剑桥方程式
凯恩斯的货币需求方程式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方程式
马克思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一定时期内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必要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 )
正确
错误
商业银行接受的客户以现金方式存入的存款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而形成的准备金存款称为( )。
原始存款
派生存款
中央银行存款
商业银行存款
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存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称为( )。
存款准备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货币乘数
基础货币包括( )。
活期存款准备金
定期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持有库存现金
超额准备金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 )。
实行部分准备金制度
非现金结算广泛使用
市场中始终存在贷款需求
现金结算广泛使用
货币供给的过程就是指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的过程。( )
正确
错误
如果货币供给持续大于货币需求,将会出现( )。
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
物价下跌
通货紧缩
货币失衡的两种外在表现形式是( )。
通货膨胀
通货紧缩
利率上升
利率下降
货币均衡是指一国一定时期内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偏离,两者之间不相适应的货币流通状态。( )
正确
错误
货币均衡与货币失衡是用来说明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之间关系的一对概念。( )
正确
错误
一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反映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实际资源转移的项目是( )。
经常账户
资本账户
金融账户
储备资产
( )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进行的全部交易的货币价值记录,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的综合反映。
国际收支
外汇
国际投资
国际储备
国际收支以交易为基础,其所记录的交易包括( )。
价值交换
单方面转移
移居
其他根据推论而存在的交易
经常被分析、非常重要的三类国际收支差额是( )。
贸易账户差额
经常账户差额
国际收支总差额
金融账户差额
国际收支平衡表包括经常账户、资本账户、金融账户、储备资产四个主要项目。( )
正确
错误
贸易账户差额是包括货物与服务在内的商品、服务进出口之间的差额,等于商品和服务出口减商品和服务进口。( )
正确
错误
下列哪个指标是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 )
消费者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生产价格指数
下列哪个指标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
消费者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零售物价指数
通常来讲,通货膨胀的度量指标主要是各类物价指数,主要有( )。
消费者物价指数
批发物价指数
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通货膨胀指数
物价水平的持续下降是判断通货紧缩发生的主要标准。( )
正确
错误
( )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和利率所采取的方针和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经济政策
金融政策
一国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通常为( )。
政府
商业银行
中央银行
国务院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一国的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一般包括( )。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经济理论认为,失业主要有三种存在形式,即( )。
摩擦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
自愿性失业
非自愿失业
充分就业指的是失业率为零。( )
正确
错误
“奥肯定律”认为失业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反向的变动关系。( )
正确
错误
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大量购进有价证券,意味着货币政策( )。
放松
紧缩
不变
不确定
通货膨胀的实质是( )。
物价上涨
货币供给超过货币需求
经济发展过快
职工收入增长过快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经常使用的且能对社会的货币信用总量进行调节的工具,主要包括哪三大政策工具,俗称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 )
税收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可采用的货币政策工具通常有( )。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其他货币政策工具
基础性货币政策工具
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市场中货币供给量减少。( )
正确
错误
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属于间接信用指导。( )
正确
错误
( )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能够有效准确实现的政策变量,如准备金、基础货币等指标。
操作指标
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工具
最终目标
( )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主要有市场利率、货币供给量等指标。
操作指标
中介指标
货币政策工具
最终目标
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与最终目标之间设置中间性指标。( )
正确
错误
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货币政策( )。
目标
工具
时滞
传导机制
通常认为,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货币政策的传导一般有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
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
从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从中央银行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任何政策从制定到取得主要的或全部的效果,必须经过一段时间,这段时间被称为政策时滞。( )
正确
错误
经济主体对市场变化的敏感程度、货币政策力度、公众的预期都是影响内部时滞的重要因素。( )
正确
错误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