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城市管理学》形考任务1答案

1、“城市病”表现及其治理

2、多元主体共治与城市政府职能如何协作互动

3、非政府组织如何参与城市管理

考核形式及要求:从以上3个题目中,选择一个进行小组讨论。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提交字数不低于500字的讨论提纲,提纲需要包括以下内容:

1、个人的讨论提纲(30分)

提交的个人提纲字数不低于350字。

2、联系实际的例子(30分)

允许粘贴打印稿,或者粘贴裁减的报纸与杂志。

3、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40分)

教师根据每一位学生的讨论提纲以及小组讨论的提纲给每一位学生评分。

评分标准:

优秀的标准(100>X≥90)

能够准确地说明讨论题目的内涵,逻辑严密,有一定的创新性;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充分证明观点。

良好的标准(90>X≥80)

能够准确地说明讨论题目中的某个方面的内容,比较准确地说明另外一个方面的内容;逻辑清晰,有某些独立见解;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证明观点。

中等的标准(80>X≥70)

能够比较准确说明讨论题目,逻辑较清晰,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联系实际的例子能够说明观点。

及格的标准(70>X≥60)

能够比较准确说明讨论题目中的一个方面的内容,逻辑不严密、不完整,自己的见解不多;联系实际的例子不十分恰当。

不及格的标准(X<60)

不能够说明讨论题目的内容,逻辑混乱;联系实际的例子不对题。

零分

提交的个人讨论提纲雷同或未提交讨论提纲。

“城市病” 表现及其治理

  1. 个人的讨论提纲:“城市病” 主要表现为人口膨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超出城市承载能力,给资源和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等问题日益突出。交通拥堵是 “城市病” 的典型症状,车辆保有量快速增长,道路建设跟不上需求,导致早晚高峰交通瘫痪,增加居民通勤时间和成本。环境恶化也是 “城市病” 的重要体现,工业污染、汽车尾气、生活污水等排放,使城市空气质量下降、水质恶化、垃圾围城等问题加剧。治理 “城市病”,需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明确不同区域功能定位,避免功能过度集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交通,如地铁、轻轨等,同时推广智能交通管理系统,提高交通运行效率。还要加大环保投入,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加强污染治理,提高城市绿化水平,改善生态环境。
  2. 联系实际的例子:以北京为例,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不断聚集,城市病问题愈发明显。在人口膨胀方面,大量外来人口涌入,使得住房需求大增,房价居高不下。许多年轻人面临购房压力,只能选择居住在偏远的郊区,通勤时间长达数小时。为治理城市病,北京实施了一系列举措。在城市规划上,加强城市副中心建设,疏解非首都功能,将部分行政、产业等功能向外转移,缓解中心城区压力。交通治理方面,持续加大地铁线路建设,目前北京地铁网络不断加密,覆盖范围更广,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地铁出行。同时,实行机动车限行政策,减少道路拥堵。在环保方面,加大对工业污染的治理力度,关闭搬迁了一批高污染企业,推广新能源汽车,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空气质量逐渐改善。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城市病” 除了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恶化外,还包括公共资源分配不均,优质教育、医疗资源集中在少数区域,导致部分地区居民享受不到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就业困难也是部分城市面临的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就业岗位与劳动力不匹配。治理 “城市病”,在规划布局上,应注重多中心发展,构建卫星城和城市群,实现产业和人口的合理分布。交通治理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公共交通,还要鼓励绿色出行,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道。在环保方面,建立健全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力度,推动全社会形成环保共识。对于公共资源分配不均问题,要加大对薄弱区域的投入,通过政策引导优质资源均衡布局。解决就业困难,需优化产业结构,根据城市定位和劳动力特点,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特色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同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适应市场需求。

非政府组织如何参与城市管理

  1. 个人的讨论提纲: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管理,可凭借自身专业性优势,在教育、环保、文化等领域提供专业服务。在教育资源不均衡的地区,非政府组织能精准调研,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改善教育条件。非政府组织可积极倡导环保理念,组织环保活动,推动公众参与城市环保行动。在文化传承方面,能挖掘和保护城市特色文化,丰富城市文化内涵。非政府组织还可充当政府与民众的沟通桥梁。收集民众对城市管理的意见建议,反馈给政府,使政策更贴合民意;同时向民众宣传政府政策,增进理解与支持。在城市规划过程中,非政府组织组织居民参与讨论,反映居民需求,促进规划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非政府组织还能在社区服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开展养老、助残、扶贫等社区福利活动,弥补政府在社区服务中的不足,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居民归属感。
  2. 联系实际的例子:在成都,“绿氧先锋” 非政府组织长期致力于城市生态保护。该组织定期开展 “守护城市绿肺” 活动,组织志愿者在城市公园、湿地等地进行垃圾清理、植被养护等工作,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同时,通过举办环保讲座、组织环保创意比赛等方式,向市民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市民环保意识,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环保行动。在杭州,“邻里互助社” 专注于社区服务。针对老龄化问题,该组织开展 “温暖夕阳红” 项目,为社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陪伴聊天、健康讲座等服务。组织社区志愿者与孤寡老人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上门看望,解决老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丰富老人精神生活,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非政府组织参与城市管理具有多方面的途径和重要意义。在专业服务供给上,除教育、环保、文化领域,还可拓展到医疗、科技等领域。在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下,非政府组织可组织医疗专家开展义诊活动,为偏远地区或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服务;在科技创新方面,可举办科技竞赛、创业孵化等活动,激发城市创新活力。作为沟通桥梁,非政府组织应进一步拓宽沟通渠道,利用新媒体平台收集民意,及时向政府反馈;并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定期沟通协商,参与政策制定过程,提高政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社区服务方面,非政府组织可加强与社区居委会、物业公司等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服务合力。共同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环境整治等项目,提升社区整体服务水平,打造宜居社区。非政府组织还应加强自身建设,提升专业能力和公信力,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源和人才参与城市管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多元主体共治与城市政府职能如何协作互动

  1. 个人的讨论提纲:在城市管理中,政府作为核心主体,承担着制定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秩序等重要职能。但面对复杂的城市问题,需要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企业拥有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优势,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在城市交通设施建设中,企业参与投资建设高速公路、桥梁等。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性和专业性,能在社区服务、环保公益等领域补充政府和市场的不足。社区组织可开展关爱弱势群体活动。居民是城市的主人,他们的参与能使城市管理更贴合实际需求。多元主体共治与城市政府职能协作互动,政府应转变角色,从 “管理者” 向 “协调者” 转变,搭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平台,制定规则,引导各方有序参与。加强与企业合作,通过 PPP 模式等,共同推进城市建设项目。支持非政府组织发展,购买其服务,鼓励居民参与城市决策,听取意见建议。
  2. 联系实际的例子:在深圳的城市更新项目中,政府、企业和居民实现了良好的协作互动。政府制定城市更新规划和相关政策,明确更新目标和规范。企业参与其中,如万科等房地产企业,投入资金和技术,对老旧城区进行改造升级。在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企业负责设计和施工,改善小区居住环境。居民则积极参与项目的前期调研和意见反馈,提出自己的需求和建议,如增加休闲设施、优化停车位规划等。政府组织居民和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协调各方利益。通过这种多元主体的共治模式,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顺利完成,提升了居民生活质量,也推动了城市的发展。在杭州的垃圾分类工作中,非政府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地的环保公益组织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宣传和监督工作。政府与这些组织合作,购买其服务,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学校开展垃圾分类知识讲座和培训活动。同时,政府制定垃圾分类政策和标准,企业参与垃圾分类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各方协作互动,使得杭州的垃圾分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城市环境得到改善。
  3. 小组讨论后形成的提纲:多元主体共治与城市政府职能协作互动,需明确各方职责。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法规,加强宏观管理和监督。企业应在遵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发挥市场主体作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城市公益事业。非政府组织专注于提供专业性、个性化的服务,发挥其贴近基层、了解民众需求的优势。居民要增强参与意识,提高参与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参与城市管理。为促进协作互动,要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打破信息壁垒,让各方及时了解城市管理动态和需求。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平衡各方利益诉求,避免冲突。建立监督评估机制,对各方参与城市管理的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共治效果。在城市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中,政府统筹协调资源,制定防控策略;企业提供医疗物资生产、运输等支持;非政府组织参与社区防控宣传和志愿服务;居民配合政府防控措施。通过多元主体的紧密协作,有效应对公共卫生事件,保障城市安全和居民健康。在城市文化建设方面,政府加大文化投入,制定文化发展战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推动文化创新;非政府组织组织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居民参与文化活动,丰富文化生活。各方协作互动,共同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8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