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经济学(本)》形考任务2答案

题目: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应如何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处理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

2005年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们对社会的公平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2006年3月,两会提出了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由引起对公平与效率的大讨论。许多学者忧虑,如果不采取措施,中国会步拉丁美洲一些国家收入分配不公、差距较大、贫富两头极端化的后尘。代表性的看法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现在可以开始淡出,逐渐向“公平与效率并重”或“公平与效率优化组合”过渡。并且提出了从税收调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建设社会保障、消除政府和强势集团侵犯农民和城市居民利益等方面控制和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思路和政策建议。对于城乡、居民、地区等三大收入和发展差距拉大问题的解决,除了上述措施外,还有许多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讨论。有的认为,要重点发展农村,推进城市化快速发展,来控制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积极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从而解决经济和社会中的公平问题。针对上述讨论,结合学习的相关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目的:这是一道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效率和公平的现实问题。让学生理清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理解效率与公平的理论,理解我国实施经济发展政策的背景和时机,增加理解经济发展理论的同时,加深我国经济发展政策的理解,在工作中宣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

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五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相关理论;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注意相关的计算公式;

4.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生产要素价格决定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20分。

解题思路:

1.什么是效率和公平?

2.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的含义。

3.简述我国收入分配的实际情况(城乡、居民、地区、行业等),分析产生分配不公的原因。

4.解决分配不公的对策。

5.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

参考答案:

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效率与公平是影响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要素,深刻理解二者的关系,并妥善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意义重大。
效率,在经济学中意味着资源的最优配置,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推动经济高速增长。公平则包含起点公平、过程公平与结果公平,在收入分配领域,主要体现为结果公平,即社会成员间收入差距处于合理范围。洛伦兹曲线直观地反映了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曲线越弯曲,收入分配越不公平。基尼系数则是衡量这一不平等程度的量化指标,数值介于 0 – 1 之间,数值越大,表明收入分配越不公平。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不容乐观。城乡间,由于城市在基础设施、教育、就业机会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在地区上,东部沿海地区凭借政策、地理和人才优势,经济发展迅速,与中西部地区形成较大差距。行业层面,金融、互联网等新兴行业收入远超传统制造业与农业。造成这种不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城乡二元结构限制了农村劳动力的发展,区域发展政策的差异加剧了地区间的不平衡,行业垄断则阻碍了公平竞争。
为解决分配不公问题,需多管齐下。在税收方面,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开征遗产税等税种。财政支出上,向农村和落后地区倾斜,改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层面,扩大保障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
在经济发展中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需做到统筹兼顾。在经济起步阶段,强调效率优先,激发市场活力,创造更多财富。随着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公平,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初次分配中,注重效率,让劳动、资本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再分配中,强化政府调节,更加注重公平。
解决收入分配问题,协调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不仅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还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我国迈向共同富裕的目标。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22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