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综合分析生产成本理论中相关经济范畴的关系
目的:通过对比相关经济范畴,准确理解经济范畴的经济含义及深刻理解重要的经济学原理。
要求:
1.要求认真审题和研读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的相关内容,深刻理解生产理论和成本理论的基本原理;
2.准确描述本题涉及的相关理论内容;
3.阐述关系和区别要清晰并画图说明;
4.字数控制在800字左右。
时间安排:完成微观经济学第三章生产与成本理论教学内容后实施。
分值:满分20分。
解题思路:
1.分析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的关系;
2.分析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的区别;
3.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和成本最小化原则的区别;
4.分析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S)的关系;
5.分析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和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短期总成本曲线(STC)、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的关系;
6.用脊线和生产扩展线确定最有要素投入的区别。
参考答案:
在微观经济学的生产与成本理论里,多个经济范畴相互关联,深刻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掌握经济学原理至关重要。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和边际产量(MP)紧密相关。当 MP>AP 时,AP 呈上升趋势;当 MP<AP 时,AP 下降;MP 与 AP 相交于 AP 的最高点。而 MP 为零时,TP 达到最大值。借助 TP、AP 和 MP 曲线,能直观展现三者的变化趋势与关系。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和规模报酬变动规律存在明显差异。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指在技术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一种可变要素投入,边际产量先递增后递减。规模报酬变动规律描述的是,在长期中,所有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动时,产量的变动情况,分为规模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三个阶段。前者针对短期单一要素变动,后者针对长期所有要素同比例变动 。
利润最大化原则为边际收益(MR)等于边际成本(MC),此时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原则强调在既定产量下,通过合理配置要素,使成本达到最低。二者目标一致,但侧重点不同,前者关注收益与成本的平衡,后者侧重要素配置。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SMC)、短期平均成本曲线(SAC)和短期可变成本曲线(SAVC)相互影响。SMC 穿过 SAC 和 SAVC 的最低点。SAVC 始终位于 SAC 下方,二者的垂直距离为平均固定成本。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LAC)、长期总成本曲线(LTC)、长期边际成本曲线(LMC)与短期对应曲线密切相关。LAC 是无数条 SAC 的包络线,LTC 曲线则由短期总成本曲线推导得出。LMC 与 LAC 的关系,和 SMC 与 SAC 的关系类似,LMC 穿过 LAC 的最低点。
在确定最优要素投入时,脊线和生产扩展线发挥着不同作用。脊线划定了生产要素合理投入的范围,而生产扩展线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和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成本或产量的变化,企业生产要素最优组合点的轨迹。前者确定可行区域,后者指出最优路径。
这些经济范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微观经济学生产与成本理论的核心框架,对企业决策和经济运行分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电大资源网(diandazy.com)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