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答: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或汇兑风险,指经济实体以外币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与负债、收入与支出,以及未来的经营活动,可望产生现金流的本币价值因货币汇率的变动而产生损失夫的可能性。这种损失只是一种可能性,并非必然发生。1汇率风险的种类可分为:交易风险:运用外币进行计价收付的交易易中,经济主体因外汇汇率的变动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折算风险(会计风险):指经济主体对资产负债表的会计处理中,\t将功能货币转换成记账货币时,因汇率变动而导致账面损失的可能性;经济风险(经营风险):指意料之外的汇率变动通过过影响企业的生产销售数量、价格、成本,引起企业未来一定期间收益或现金流量减少的一种潜在损失。
答:金融风险管理的预防策略旨在通过主动的措施来减或少或消除风险,以保护金融机构免受损失。这包括两种主要方法:回避策略:’定义:决策者在意识到风险存在的情况下,主动选择放弃或拒绝承担该风险。目的:这是一种保守的风险控制手段,目的是避免风险的损失,但同时也意味着放弃了获得风险收益的机会。适用情况:当风险过大,且一旦发生后果极为严重时,金融机构如银行等可能采取此策略来避免免难以承担的损失。防范策略:定义:通过分析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和原因,采取措施限制这些条件的产生,从而尽可能减减少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直至完全消除。实施方式:对于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理风险和经营风险,可以通过制定严格的内控空制度、提高决策者和员工的素质、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运作来实现。目的: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防范金融机构内部的管管理风险和操作风险。
答:金融风险管理策略包括:(1)回避策略。风险回避是一种事前控制,指决策者考虑到风险的存在,主动放弃或者拒绝承认该风险。这是保守的风险控制手段,回避了风险的损失,同样也意味着放弃了风险收益的机会。(2)防范策略。是指预防风险的产生。金融机构通过对风险事故发生的条件、原因进行分析,尽量现值事故发生条件的产生,从而使风险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尽量减少直至完全消除。(3)抑制策略。又称消缩策略,是指金融机构承担风险后,采取种种积极措施以减少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破坏程度,常用语信用放款。(4)分散策略。指管理者通过承担各种性质不同的风险,利用七相关程度来取得最有风险组合,使加总后的总体风险水平最低。商业银行的风险分散策略一般分两种:随机分散和有效分散。(5)转移策略。也是一种事前控制策略,记载风险发生之前,通过各种交易活动,把可能发生的危险转移给其他人承担。(6)补偿策略,首先是将风险报酬计入价格之中,即在一般的投资报酬率和货币贬值因素之外,再加入风险报酬因素。(7)风险监管。贯穿于整个卷弄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包括外部监管和内部监控。
答:法律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违规风险:这是指违反法律、法规、规章或者行业规定的行为所引发的风险。违规行为通常表现为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的强制性规定,其后果可能导致国家的追究和制裁,造成巨大损失甚至企业倒闭。1怠于行使权利的风险:这种风险主要表现为不积极主动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利,导致不应有的不利后果。例如,怠于行使诉权可能导致超过诉讼时效,从而无法受到法律强制保护。违约风险:违约行为发生在经济交往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主体不按交易双方的约定进行交易。这类风险最终往往以承担违约责任告终,可能导致己方损失的扩大或减少,视具体情况而定。侵权风险:这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可能侵犯或被侵犯的各种权利,包括知识产权(如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等)、商业秘密、股东权益、劳动者权益等。刑事责任风险:这是指因实施犯罪行为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刑事责任风险可能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等主刑,以及罚金、剥夺政治权利和没收财产等附加刑。单位也可以构成犯罪并被追究刑事责任。2行政责任风险:这是指犯有一般违法行为的单位或个人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行政责任主要通过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方式体现,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产停业、吊销执照等。以上法律风险类型涵盖了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法律挑战,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答:主权风险:国家作为交易的一方,通过违约行为(如停付外债本金或利息)或政策和法规的变动(如调整汇率和税率等)直接或间接构成风险。转移风险:因东道国政府的政策或法规禁止或限制资金转移而对贷款方构成的风险。例如,由于东道国的外汇管制或资本流动管制,导致银行在东道国的存款、收入等可能无法汇出或贷款本金无法收回的情况。政治风险:由于东道国政治因素而产生的社会变动所造成的风险,如战争、政变、骚乱等,对外国的贷款人和投资人的经济利益有同样的威胁。法律和法规的强制执行性:东道国法律和法规的强制执行性也是国家风险的一个来源,这些法律和法规可能对一国的个人、企业或机构作为投资者的债权人造成影响。不可抗据的国外因素:国家风险还包括不可抗据的国外因素所造成的风险,这些因素可能对债权人的利益产生影响
二、判断题:(每题5分,共30分)
只要是金融活动,都面临着风险。
是
否
程序控制不完备引发的风险被称为系统风险。
是
否
遭受国家风险的主体一定是主权国家。
是
否
广义的保值策略不仅包括套期保值策略,还包括其他种类的金融风险管理策略。
是
否
因市场价格发生变化而产生的金融风险被称为市场风险。
是
否
企业和个人产生的风险属于狭义的金融风险。
是
否
三、 简答题:(共3题,共40分)
答:金融风险具有如下一般特征:1.隐蔽性隐蔽性是指由于金融机构经营活动的不完全透明性,在其不爆发金融危机时,可能因信用特点而掩盖金融风险不确定损失的实质。2.扩散性扩散性是指由于金融机构之间存在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一家金融机构出现危机可能导致多家金融机构接连倒闭的“多米诺骨牌”现象。3.加速性加速性是指一旦金融机构出现经营困难,就会失去信用基础,甚至出现挤兑风潮,这样会加速金融机构的倒闭。4.不确定性不确定性是指金融风险的发生需要一定的经济条件或非经济条件,而这些条件在风险发生前都是不确定的。5.可管理性可管理性是指通过金融理论的发展、金融市场的规范、智能性的管理媒介,金融风险可以得到有效的预测和控制。6.周期性周期性是指金融风险受经济循环周期和货币政策变化的影响,呈现规律性、周期性的特点。
答:信息的不完全性与不对称性。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金融体系脆弱性加大。金融创新加大金融监管难度。金融机构的经营环境缺陷。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不健全。经济体制原因使然。金融投机行为。其他原因:①国际金融风险的转移;②金融生态环境恶化;③金融有效监管放松。
答:金融风险管理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自有资本的分散化和抵押: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金融风险管理手段较为落后,风险较大,主要通过抵押贷款和高利贷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1有限责任制度的金融契约:有限责任制度将投资者承担的责任限制在出资额之内,或者认购的股份之内,仅以投资额为限度,将风险损失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市场的流动性证券设计:金融证券的出现使得风险可以公允定价,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使得风险变得可交易,对风险进行合理定价,并且保证风险可以交易是风险管理的重大进步。基于工程技术的风险原子化与商品化:金融衍生品的出现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信用风险、价格波动风险分离出来,能够更加高效地进行风险管理,提供了风险管理的新的方式。风险概念形成期:这一阶段是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外部刺激和不良资产不断积累的内在压力之下,风险概念初步形成,包括银行是经营风险的机器,需要受到资本的约束等现代风险理念。2风险治理结构改革期:这一阶段是在加入WTO的背景下,国有银行改制上市,设立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并建立了风险管理部,我国银行体系首次出现了专业化和职业化的风险经理团队。资本管理和风险中台建设期:这一阶段主要是在2000年代中后期到2010年代中期的背景下,银行开始注重资本管理和风险中台建设,进一步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暂无评论内容